学习心得

前端学习心得总结

Posted by gankai on August 5, 2023

学习心得

1. vue3.0 中为什么要使用 Proxy,它相比以前的实现方式有什么改进?

在 Vue 3.0 中,使用了 ES6 的 Proxy 对象来实现响应式系统,相比以前的实现方式(Vue 2.x 使用的是 Object.defineProperty)有一些改进。以下是使用 Proxy 相比以前实现方式的主要优势:

1. 更好的性能: Proxy 对象比 Object.defineProperty 更高效。Vue 2.x 中的响应式系统需要遍历对象的所有属性并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劫持属性的读取与写入,这样做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而 Proxy 则可以直接拦截对对象的访问与修改,不需要遍历对象的属性,因此在性能上更高效。

2. 支持动态新增属性: 使用 Proxy 对象可以动态地响应新添加的属性。在 Vue 2.x 的实现中,只有在初始化阶段已存在的属性才会被劫持,后续新增的属性不会自动响应式。而在 Vue 3.0 中,使用 Proxy 可以在任何时候动态地新增属性,并保持响应式。

3. 更丰富的拦截操作: Proxy 提供了丰富的拦截操作(例如 getsethasdeleteProperty 等),这使得 Vue 3.0 的响应式系统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对象的访问与修改。相比之下,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劫持属性的读取与写入操作。

4. 嵌套对象的处理: 在 Vue 2.x 中,对于嵌套对象的处理需要递归地对属性进行劫持,而在 Vue 3.0 的响应式系统中,Proxy 可以自动处理嵌套对象的响应式,无需额外的递归处理。

5. 更好的错误提示: 由于 Proxy 提供了更丰富的拦截操作,Vue 3.0 在处理一些非法操作时(例如访问不存在的属性),可以提供更具体的错误提示,便于开发者排查问题。

总的来说,使用 Proxy 对象相比于 Vue 2.x 使用的 Object.defineProperty,在性能、功能和灵活性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使得 Vue 3.0 的响应式系统更加高效、强大和易用。

2. react 与 vue 数组中 key 的作用是什么

在 React 和 Vue 中,数组中的 key 属性用于帮助框架更高效地更新渲染视图,并提供更好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React 中的 key:

在 React 中,当渲染数组时,你需要为每个数组元素提供一个唯一的 key 属性。这个 key 属性用于帮助 React 跟踪数组中各个元素的身份。当数组中的元素发生变化时(比如重新排序、添加或删除元素),有了 key 属性,React 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哪些元素是新增的、哪些元素是删除的,从而避免重新创建整个元素列表,提高更新性能。

示例:

const items = [
  { id: 1, name: "Item 1" },
  { id: 2, name: "Item 2" },
  { id: 3, name: "Item 3" },
];

const ItemList = () => {
  return (
    <ul>
      {items.map((item) => (
        <li key={item.id}>{item.name}</li>
      ))}
    </ul>
  );
};

Vue 中的 key:

在 Vue 中,key 属性的作用与 React 中类似。当在 v-for 指令中循环渲染数组时,你需要为每个元素提供一个唯一的 key 属性。这样 Vue 就能够跟踪每个元素的身份,当数组发生变化时,Vue 可以高效地更新 DOM,而不是直接替换整个列表。

示例:

<template>
  <ul>
    <li v-for="item in items" :key="item.id"></li>
  </ul>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items: [
          { id: 1, name: "Item 1" },
          { id: 2, name: "Item 2" },
          { id: 3, name: "Item 3" },
        ],
      };
    },
  };
</script>

在 React 和 Vue 中,为数组元素提供唯一的 key 属性是一种很好的实践,特别是在数组元素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帮助框架更好地管理和优化视图更新,避免出现意外的渲染问题。

3. vue 中 v-if 和 v-show 的区别是什么?

在 Vue 中,v-ifv-show都是用于条件性地显示或隐藏元素的指令,但它们之间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1. 编译时机不同:

    • v-if:元素是否存在于 DOM 中是在编译阶段确定的。如果条件为 false,元素将根本不会被渲染到 DOM 中。
    • v-show:元素会被渲染到 DOM 中,但是通过 CSS 的display属性进行显示和隐藏。
  2. 切换开销不同:

    • v-if:切换条件为 false 时,元素会被销毁并从 DOM 中移除,再次切换条件为 true 时,元素会重新创建并插入到 DOM 中。这意味着在条件切换时,有创建和销毁元素的开销。
    • v-show:切换条件为 false 时,元素仅通过 CSS 的display属性进行隐藏,不会被销毁,所以在条件切换时,没有创建和销毁元素的开销。但是元素在 DOM 中保留,可能会导致页面加载时初始渲染开销稍微大一些。
  3. 是否支持<template>元素:

    • v-if:可以使用<template>元素进行条件分组,这在一些复杂的条件逻辑中很有用。
    • v-show:不支持<template>元素,只能直接作用于单个元素。

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你可以根据上述区别选择使用v-ifv-show。一般来说,如果你希望在运行时频繁切换元素的可见性,并且元素的初始渲染开销较小,则可以考虑使用v-show。如果元素的可见性很少变化,并且希望在条件为 false 时节省 DOM 节点和渲染开销,则可以考虑使用v-if

4. vue 中 computed 的原理是什么?

在 Vue.js 中,computed 是一种属性类型,它用于定义计算属性。computed 属性的原理涉及到 Vue.js 的响应式系统,该系统是 Vue.js 实现数据绑定和自动更新的核心机制之一。

当你在 Vue 组件中定义 computed 属性时,Vue 会自动为这些属性创建一个依赖追踪,并在依赖的数据发生变化时,自动重新计算这些属性的值。这样,你就能够根据其他数据的变化来动态更新和获取计算属性的值,而无需手动去处理它们的更新过程。

computed 属性有两个关键原理:

  1. 依赖追踪:Vue.js 在模板渲染过程中会跟踪每个 computed 属性所依赖的数据。当这些依赖数据发生变化时,Vue 会知道哪些 computed 属性需要重新计算。Vue 使用了一种称为响应式依赖追踪的技术,将依赖关系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了自动更新的效果。

  2. 缓存:为了提高性能,Vue 对 computed 属性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缓存。只有当依赖的数据发生改变时,才会重新计算 computed 属性的值。如果依赖数据没有改变,Vue 会直接返回上一次计算得到的缓存结果,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通过这两个原理,computed 属性能够高效地实现对响应式数据的实时计算,并且只在必要的情况下重新计算,从而提升了性能和开发体验。它是处理复杂逻辑或依赖多个数据的理想方式,使得代码更加清晰和可维护。

5. vue-loader 的实现原理是什么?

在 Vue.js 中,vue-loader 是一个用于 Webpack 构建工具的插件,用于加载和解析 Vue 单文件组件(.vue 文件)。它的实现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解析:当 Webpack 处理项目中的文件时,当遇到以 .vue 结尾的文件时,vue-loader 就会接管这个文件,并将其解析为一个 JavaScript 模块对象。解析的过程包括将 <template> 部分解析为 render 函数,将 <script> 部分转为 JavaScript 模块,将 <style> 部分转为 CSS,并进行处理。这样,我们可以在单个 .vue 文件中同时包含模板、逻辑和样式。

  2. 分离:vue-loader 通过解析 .vue 文件的内容,将 <template><script><style> 部分分离出来,并对它们进行相应的处理。分离后的三个部分将分别被送往不同的 Webpack loader 进行处理。例如,<template> 部分会交给 html-loader 处理,<script> 部分会交给 babel-loader 处理,<style> 部分会交给 css-loaderstyle-loader 处理。

  3. 编译:在处理 <template> 部分时,vue-loader 会使用 Vue 的编译器将模板编译为渲染函数。渲染函数是用于将组件的状态转换为虚拟 DOM 的 JavaScript 函数。这样,当组件状态发生变化时,Vue 可以根据渲染函数生成新的虚拟 DOM,并与旧的虚拟 DOM 进行对比,然后更新只需要更新实际改变的部分,从而提高性能。

  4. 转换:vue-loader 会将 <script> 部分中的 ES6 或更高版本的 JavaScript 代码转换为 ES5 代码,以确保在不支持这些新特性的浏览器上能够正常运行。

  5. 样式处理:对于 <style> 部分,vue-loader 支持在单文件组件中使用 CSS、SCSS、Less 等样式预处理器,并将其转换为普通的 CSS 代码。然后,使用 css-loader 将 CSS 代码转换为 JavaScript 模块,而使用 style-loader 将 CSS 插入到页面中。

总的来说,vue-loader 的实现原理就是通过解析单文件组件,将不同的部分(模板、逻辑、样式)分离出来,并分别使用相应的 loader 进行处理,最终将组件转换为可在浏览器中运行的 JavaScript 代码。这样,我们可以在开发阶段使用更加丰富和灵活的组件定义方式,而在部署到生产环境时,vue-loader 会将其转换为浏览器可识别的格式。

6. 假设你是一个 web 前端开发工程师,你会如何设计一个 UI 组件库?

当设计一个 UI 组件库时,需要考虑以下详细方面:

  1. 组件分类和结构:

    • 将组件进行分类,如基础组件(按钮、输入框)、布局组件(容器、网格)、交互组件(模态框、轮播图)等。
    • 设计组件的 API,包括输入参数(props)、输出事件(emit)、插槽(slot)等。
    • 考虑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避免循环依赖或过于复杂的组件结构。
  2. 组件样式:

    • 使用 CSS 预处理器,如 Sass 或 Less,来编写组件的样式,使样式代码更具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 考虑不同组件之间的样式冲突问题,使用命名空间或 BEM 等方法解决命名冲突。
  3. 组件主题定制:

    • 使用变量和混合宏来定义组件的主题,使用户可以轻松定制组件的样式。
    • 提供多种预定义的主题,让用户可以快速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样式。
  4. 文档和示例:

    • 编写组件的详细文档,包括组件的用法、参数说明、示例代码等。
    • 提供在线示例和交互演示,方便用户查看和理解组件的功能和用法。
  5. 组件的可访问性:

    • 确保组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良好工作,并符合无障碍访问的标准。
    • 使用语义化的 HTML 标签,为组件添加合适的 ARIA 属性,提高可访问性。
  6. 组件的国际化支持:

    • 考虑多语言项目的需求,为组件添加国际化支持。
    • 提供多语言文档和示例,让全球用户都能方便地使用组件库。
  7. 测试与发布:

    • 编写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保证组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 使用持续集成工具,自动运行测试并发布组件到 npm 或其他包管理工具。
  8. 社区支持:

    • 提供一个开放的社区平台,如 GitHub,鼓励用户提交 bug 报告、提出建议和贡献代码。
    • 及时回复用户问题和反馈,增加用户对组件库的信任感。
  9. 版本管理与更新:

    • 使用语义化版本号,明确组件库的版本更新规则。
    • 定期发布更新版本,修复 bug、增加功能和优化性能。
  10. 性能优化:

  • 设计高性能的组件,避免不必要的渲染和重绘。
  • 使用异步加载和懒加载技术,减少初始加载时间。
  • 考虑使用虚拟化技术,优化大数据量组件的性能。
  1. 文档和代码生成工具:
  • 使用自动化工具,如 VuePress、Docz 等,来生成组件库的文档和示例页面。
  • 使用代码生成工具,如 plop,来帮助快速生成组件代码模板。

以上是设计一个 UI 组件库时的详细考虑事项,细致地处理这些方面可以帮助你构建出更加优秀和易用的 UI 组件库,提升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

7. Vue 中 nextTick 的实现原理是什么?

在 Vue.js 中,nextTick 是一个用于在 DOM 更新之后执行回调函数的方法。它的实现原理涉及到 Vue.js 的异步更新机制。

在 Vue.js 中,当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时,Vue 会将需要更新的 DOM 操作放入一个队列中,然后异步执行这些 DOM 操作,以提高性能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操作。而 nextTick 正是利用了这个异步更新队列的机制。

当你调用 this.$nextTick(callback) 方法时,Vue 会将传入的 callback 函数放入异步更新队列中,而不是立即执行。在当前代码执行栈全部执行完毕后,Vue 会开始处理异步更新队列,并在下一个事件循环中执行所有在 nextTick 中注册的回调函数。

实现原理简要步骤如下:

  1. nextTick 方法中,将传入的回调函数 callback 放入异步更新队列。
  2. 当前代码执行栈全部执行完毕后,开始处理异步更新队列。
  3. 在下一个事件循环中,依次执行异步更新队列中的所有回调函数。

通过这种机制,nextTick 确保回调函数在 DOM 更新之后执行。这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用,比如在更新数据后立即操作 DOM 或获取更新后的 DOM 状态。同时,由于 nextTick 使用异步更新队列,它也避免了回调函数的执行影响当前代码的执行,保持了代码的异步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nextTick 并不是针对所有情况的解决方案,对于特定的需求,可能需要使用其他钩子函数或生命周期钩子来确保正确的执行顺序和逻辑。

8. 现代框架如 React、Vue 相比原生开发有什么优势?

现代前端框架(如 React 和 Vue)相比原生开发(直接使用原生 JavaScript 和 DOM 操作)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组件化开发:React 和 Vue 等框架都采用了组件化的开发模式,允许开发者将 UI 拆分成小的、独立的组件,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组件化开发使得团队合作更加高效,不同开发者可以并行开发不同组件,最终组合成完整的应用。

  2. 声明式编程:React 和 Vue 都支持声明式编程风格,开发者只需要关注要实现的目标,而无需关心具体的实现过程。这种编程风格使得代码更加简洁和易读,降低了开发的复杂度。

  3. 虚拟 DOM:React 和 Vue 等框架引入了虚拟 DOM 的概念,通过对比虚拟 DOM 与实际 DOM 的差异,最小化 DOM 操作,从而提高性能和渲染效率。这样可以避免频繁的 DOM 操作,减少了浏览器重排和重绘,提升了应用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4. 响应式数据绑定:React 和 Vue 都支持响应式数据绑定,当数据发生变化时,页面自动更新相应的视图。这简化了开发流程,不需要手动更新 DOM,提高了开发效率。同时,响应式数据绑定还使得状态管理更加容易,减少了因为数据流动复杂而引起的错误。

  5. 生态系统:React 和 Vue 都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包括大量的第三方组件、工具、插件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这些工具和组件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解决常见问题,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6. 社区和文档支持:React 和 Vue 等框架都有活跃的社区,开发者可以通过社区获得帮助和支持。同时,官方和社区提供了丰富的文档和教程,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和深入学习。

  7. 跨平台支持:一些框架(如 React Native 和 Vue Native)还支持跨平台开发,可以使用相同的代码同时构建 Web 应用和移动应用,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和开发效率。

总的来说,现代前端框架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抽象和封装,让开发者更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不用过多关注底层的 DOM 操作和状态管理。这些优势使得 React、Vue 等框架在当今前端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持续推动着前端技术的发展。

9. React/Vue 中的 router 实现原理?

React 和 Vue 都有对应的路由库(React Router 和 Vue Router),用于实现前端路由功能,允许单页面应用(SPA)在不刷新页面的情况下进行页面切换和导航。下面分别介绍 React 和 Vue 中路由的实现原理:

React Router 实现原理:

  1. 原生浏览器 API:React Router 使用浏览器提供的原生 API(如 History API)来实现路由功能。这包括history.pushState()history.replaceState()popstate事件等。

  2. <Router>组件:React Router 的核心是<Router>组件,它是一个高阶组件,可以将路由相关的属性和方法传递给其子组件。<Router>组件根据不同的路由模式(如 hash、history 或 memory)来监听 URL 的变化。

  3. 路由匹配:React Router 使用<Switch>组件来进行路由匹配。<Switch>组件遍历其子元素(一般为<Route>组件),并匹配当前 URL 与path属性的路径是否一致,找到第一个匹配的子元素后就停止匹配。同时,React Router 还支持动态路由参数,可以通过<Route>组件的path属性中使用:来定义动态参数。

  4. 路由导航:React Router 提供了<Link>组件和history对象,用于实现路由导航。<Link>组件生成一个包含目标 URL 的链接,点击链接时,React Router 通过history.push()history.replace()方法改变 URL 并导航到相应的页面。

  5. 嵌套路由:React Router 支持嵌套路由,即一个路由组件的子组件可以有自己的路由配置。这样可以实现复杂的页面嵌套结构。

Vue Router 实现原理:

  1. Hash 模式和 History 模式:Vue Router 支持两种路由模式,分别是 Hash 模式和 History 模式。Hash 模式使用 URL 的 hash 部分来模拟路由,即 URL 中带有#;History 模式利用 History API 来实现真实的 URL 路由。

  2. Vue 插件:Vue Router 是一个 Vue 的插件,需要通过Vue.use()来安装。安装后,Vue 会在每个 Vue 组件实例上混入一些路由相关的属性和方法,如$router$route

  3. 路由匹配:Vue Router 使用路由表来定义不同 URL 对应的组件。路由表是一个包含路由配置的对象,每个路由配置包含路径(path)和对应的组件。当 URL 发生变化时,Vue Router 会根据路由表进行匹配,找到匹配的组件并渲染到页面中。

  4. 动态路由和嵌套路由:Vue Router 支持动态路由参数,可以通过在路由配置中使用:来定义动态参数。同时,Vue Router 也支持嵌套路由,使得页面可以有多层嵌套的组件结构。

  5. 路由导航:Vue Router 提供了编程式导航的方法,通过调用this.$router.push()this.$router.replace()来进行路由导航。另外,Vue Router 也提供了<router-link>组件用于生成链接,点击链接时,Vue Router 会调用相应的导航方法。

总体来说,React Router 和 Vue Router 都是通过监听 URL 的变化,根据路由配置来匹配相应的组件,并在页面中渲染该组件,从而实现前端路由的功能。它们都提供了方便的 API 和组件,使得前端路由的实现变得简单易用。

10. 前端项目中有哪些副作用?

在前端项目中,副作用(Side Effects)是指那些不仅仅是函数返回值的结果,而是对函数外部环境产生可观察的影响的操作。副作用可能是直接的,比如改变全局变量或修改 DOM,也可能是间接的,例如发起网络请求或修改浏览器历史记录。在前端开发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

  1. 网络请求: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获取数据,例如使用 AJAX、Fetch 或 WebSocket。

  2. 修改 DOM:通过操作 DOM 改变页面的结构或样式。

  3. 本地存储:在客户端浏览器中使用 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IndexedDB 等进行本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4. 改变浏览器历史记录:通过 History API,使用 pushState 和 replaceState 等方法改变浏览器的历史记录,以实现前端路由。

  5. 定时器:通过 setTimeout 和 setInterval 设置定时任务,执行一些异步操作。

  6. 异步操作:包括 Promise、async/await、Generator 等方式来处理异步任务。

  7. 全局状态管理:使用全局状态管理库(如 Redux、Vuex)来管理应用的状态,这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组件的状态。

  8. 订阅与发布:使用事件订阅与发布机制,允许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传递。

  9. 引入外部库和插件:引入第三方库和插件可能会对项目的整体行为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涉及全局的功能或样式修改时。

  10. 跨域请求:涉及跨域的请求可能会对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需要处理跨域请求的安全性问题。

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编程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把副作用限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产生意外的行为。为了更好地管理副作用,可以使用纯函数和单一数据源的原则,并借助框架提供的状态管理工具来更好地管理应用状态。此外,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和规范来辅助检测和管理副作用,如 lint 工具和 ESLint 插件。

11. React/Vue 中受控组件与不受控组件的区别?

在 React 和 Vue 中,受控组件(Controlled Components)和不受控组件(Uncontrolled Components)是处理表单元素的两种不同方式。

受控组件(Controlled Components):

受控组件是由组件的状态(state)来控制其值的组件。在受控组件中,表单元素的值由 React 或 Vue 组件的状态管理,表单元素的值和状态之间保持同步。当用户输入内容时,会触发组件的事件处理函数,更新组件的状态,从而更新表单元素的值。

React 中示例:

class Controlled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inputValue: "",
  };

  handleChange = (event) => {
    this.setState({ inputValue: event.target.value });
  };

  render() {
    return (
      <input
        type="text"
        value={this.state.inputValue}
        onChange={this.handleChange}
      />
    );
  }
}

Vue 中示例:

<template>
  <input type="text" :value="inputValue" @input="handleChange" />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inputValue: "",
      };
    },
    methods: {
      handleChange(event) {
        this.inputValue = event.target.value;
      },
    },
  };
</script>

不受控组件(Uncontrolled Components):

不受控组件是由 DOM 元素自身来管理其值的组件。在不受控组件中,表单元素的值由 DOM 元素直接管理,React 或 Vue 组件并不跟踪其值的变化。如果需要获取表单元素的值,可以通过 DOM 节点进行访问。

React 中示例:

class Uncontrolled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inputRef = React.createRef();

  handleSubmit = () => {
    const inputValue = this.inputRef.current.value;
    // 处理表单元素的值
  };

  render() {
    return (
      <div>
        <input type="text" ref={this.inputRef} />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Submit}>Submit</button>
      </div>
    );
  }
}

Vue 中示例:

<template>
  <div>
    <input type="text" ref="inputRef" />
    <button @click="handleSubmit">Submit</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handleSubmit() {
        const inputValue = this.$refs.inputRef.value;
        // 处理表单元素的值
      },
    },
  };
</script>

区别:

  1. 受控组件的值由 React 或 Vue 组件状态管理,而不受控组件的值由 DOM 元素自身管理。
  2. 在受控组件中,需要为表单元素绑定value属性和onChange事件来同步状态和值,而在不受控组件中,直接通过ref来获取 DOM 元素的值。
  3. 受控组件相对于不受控组件,代码更加直观和易于维护,但可能需要更多的代码来处理表单元素的值。不受控组件相对于受控组件,代码更加简洁,但可能更难追踪和管理表单元素的值。选择受控组件还是不受控组件,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个人偏好。

12. React 中什么是高阶组件?什么时候用?

高阶组件(Higher-Order Component,HOC)是 React 中一种复用组件逻辑的高级技术。HOC 本质上是一个函数,它接收一个组件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新的组件。这个新的组件通过 props 将被包装组件包裹在其中,并提供了额外的功能或数据。

HOC 通常用于以下场景:

  1. 代码复用:HOC 可以将组件的通用逻辑提取出来,使得不同的组件可以共享同一段逻辑代码,实现代码复用。

  2. 功能增强:通过 HOC 可以给组件增加额外的功能,如添加事件处理、数据加载、认证逻辑等。

  3. 条件渲染:通过 HOC 可以根据一些条件来动态选择要渲染的组件。

使用 HOC 的示例:

// HOC示例:给组件添加样式
const withStyle = (WrappedComponent, style) => {
  return (props) => {
    return (
      <div style={style}>
        <WrappedComponent {...props} />
      </div>
    );
  };
};

// 组件:需要添加样式的组件
const MyComponent = (props) => {
  return <div>My Component</div>;
};

// 使用HOC包装组件,并传递样式
const WrappedComponentWithStyle = withStyle(MyComponent, {
  color: "red",
  fontSize: "20px",
});

// 渲染包装后的组件
ReactDOM.render(<WrappedComponentWithStyl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在上面的示例中,withStyle是一个 HOC,它接收一个组件(WrappedComponent)和样式对象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新的组件。这个新的组件在原组件外面包裹了一个div,并将样式对象作为divstyle属性传递给它。然后将WrappedComponent通过 props 传递给包裹的组件。最后,我们使用WrappedComponentWithStyle来渲染包装后的组件,从而实现了给组件添加样式的功能。

HOC 是 React 中一种强大的抽象模式,它能够让我们更灵活地组织和扩展组件的逻辑。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 HOC,过度使用 HOC 可能会导致组件层级过深、代码难以理解和维护。建议在真正需要共享逻辑或增强功能时使用 HOC。在 React 生态中,也有类似功能的 Hooks 机制,可以考虑使用 Hooks 来实现一些逻辑复用和状态管理的需求。

13. webpack 的实现原理是什么?

Webpack 是一个现代前端构建工具,它的主要目标是将前端项目中的各种资源(如 JavaScript、CSS、图片等)进行打包和优化,使得项目的开发和部署更加高效和便捷。Webpack 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入口起点: Webpack 通过配置文件指定项目的入口起点,从这些入口起点开始,Webpack 会递归地查找项目中的所有依赖,形成一个依赖图。

  2. 模块解析: Webpack 通过加载器(Loader)对不同类型的文件进行解析和转换。每个文件被视为一个模块,Webpack 通过适用于不同文件类型的 Loader 将其转换为可识别的 JavaScript 代码。

  3. 依赖图构建: Webpack 根据入口起点和模块解析构建依赖图。依赖图表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使得 Webpack 能够知道哪些模块需要打包在一起,以及打包的顺序。

  4. 代码分割: Webpack 支持代码分割,可以将项目中的代码分割成多个 bundle,使得页面加载速度更快,提高用户体验。

  5. 插件系统: Webpack 的插件系统允许开发者在打包过程中执行各种任务,如压缩代码、提取 CSS、生成 HTML 文件等。插件可以在 Webpack 各个阶段执行自定义操作,从而实现更加灵活和定制化的构建流程。

  6. 优化: Webpack 提供了各种优化手段,如代码压缩、Tree Shaking、Scope Hoisting 等,用于减小打包后的文件大小,提高应用的性能。

  7. 输出: Webpack 将打包后的资源输出到指定目录,供浏览器加载和运行。

Webpack 的核心思想是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视为模块,通过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构建一个依赖图,并将所有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实现代码的按需加载和拆分,提高页面加载速度,并且可以利用各种插件和优化手段来优化项目的构建和性能。Webpack 的灵活性和强大功能使得它成为了当今前端开发中最受欢迎的构建工具之一。

14. webpack 中的 loader 的作用是什么?

在 Webpack 中,Loader 是用于对模块的源代码进行转换的工具。Webpack 将项目中的所有文件都视为模块,但是不同类型的文件(如 JavaScript、CSS、图片等)需要经过不同的处理和转换才能被 Webpack 识别和处理。这时,就需要使用 Loader 来处理不同类型的文件,将它们转换为 Webpack 可识别的模块。

Loader 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件转换: Loader 可以将非 JavaScript 文件(如 CSS、SCSS、LESS、图片等)转换为 JavaScript 模块或其他 Webpack 可识别的模块格式。这样,就可以在 JavaScript 中直接引用这些文件,从而实现资源的模块化管理。

  2. 预处理器支持: Loader 支持在导入文件时使用预处理器。例如,在导入 CSS 文件时,可以使用 CSS 预处理器(如 Sass、Less)来增加 CSS 的编程特性,然后通过 Loader 将其转换为普通的 CSS 文件。

  3. 代码转换: Loader 可以对 JavaScript 代码进行转换和优化,例如使用 Babel Loader 来将 ES6+语法转换为 ES5 以兼容旧版本浏览器。

  4. 文件解析: Loader 可以对导入的文件进行解析,以便 Webpack 正确处理依赖关系。例如,通过 url-loader 或 file-loader 可以将图片文件解析为 URL 或文件路径。

  5. 条件编译: Loader 可以根据特定条件对模块进行编译。例如,在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下,可以使用不同的 Loader 对代码进行处理。

Loader 使用规则:在 Webpack 配置中,使用module.rules配置项来指定 Loader 的使用规则。每个规则都包含一个test属性用于匹配需要转换的文件类型,和一个use属性指定使用的 Loader。当 Webpack 遇到需要转换的文件时,会根据test属性匹配相应的规则,然后将文件交给指定的 Loader 进行处理。

示例: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
      {
        test: /\.(png|jpg|gif)$/,
        use: ["url-loader"],
      },
      {
        test: /\.js$/,
        exclude: /node_modules/,
        use: ["babel-loader"],
      },
    ],
  },
};

上述配置中,分别使用了css-loaderstyle-loaderurl-loaderbabel-loader来处理 CSS、图片和 JavaScript 文件。这些 Loader 会在 Webpack 编译过程中将对应的文件进行转换,从而实现资源的加载和模块化管理。

15. webpack 中 plugin 的作用是什么?

在 Webpack 中,Plugin 是用于执行更广泛任务和自定义构建过程的工具。Webpack 的核心功能是将模块打包成 bundle,而 Plugin 可以在打包的过程中对输出的结果进行优化、管理和定制化。

Plugin 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管理: Plugin 可以帮助处理项目中的各种资源,如 HTML 文件、CSS 文件、图片等。比如 HtmlWebpackPlugin 可以根据模板生成 HTML 文件,并自动将打包后的 bundle 添加到 HTML 中。

  2. 代码优化: Plugin 可以对打包后的代码进行优化,如压缩、混淆、去除冗余代码等。通过使用 UglifyJsPlugin 等插件,可以将输出的 JavaScript 代码进行压缩和优化,减小文件体积,提高加载速度。

  3. 环境变量注入: Plugin 可以帮助在构建时向项目注入环境变量,方便在代码中使用。比如 DefinePlugin 可以定义全局变量,用于在代码中判断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

  4. 自动化: Plugin 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构建过程,比如在构建之前清理输出目录、在构建之后自动上传到服务器等。

  5. 拆分代码: Plugin 可以实现代码的拆分和分离,将公共代码或第三方库代码分割到单独的 bundle,实现代码按需加载。

  6. 提取 CSS: Plugin 可以将 CSS 从 JavaScript 中提取出来,生成独立的 CSS 文件,避免将样式打包到 JavaScript 中造成页面闪动。

  7. 版本管理: Plugin 可以根据构建结果生成版本号,方便在生产环境进行版本管理和缓存。

  8. 代码检查: Plugin 可以集成代码检查工具,如 ESLint 或 TSLint,帮助检查和纠正代码风格和错误。

示例: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const UglifyJsPlugin = require("uglifyjs-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public/index.html",
    }),
    new UglifyJsPlugin(),
  ],
};

在上述配置中,通过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可以根据指定的模板生成 HTML 文件,并将打包后的 bundle 自动添加到 HTML 中。而 UglifyJsPlugin 插件用于压缩和优化输出的 JavaScript 代码。

通过使用 Plugin,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 Webpack 的构建过程,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构建流程,并为项目带来更好的性能和开发体验。

HTTP

1. GET 和 POST 的请求的区别?

GET 和 POST 是 HTTP 协议中的两种常用请求方法,用于在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递数据。它们有以下主要区别:

  1. 请求位置:

    • GET:通过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传递参数,将参数附加到 URL 的末尾。
    • POST:通过请求的主体传递参数,将参数包含在请求的主体中。
  2. 数据传递:

    • GET:使用查询字符串传递数据,参数明文显示在 URL 中,适合传递少量非敏感信息。
    • POST:使用请求的主体传递数据,参数不会显示在 URL 中,适合传递大量数据和敏感信息。
  3. 请求长度限制:

    • GET:由于数据附加在 URL 上,URL 的长度有限制(通常在 2048 个字符左右,不同浏览器有所不同)。
    • POST:没有特定长度限制,可以传递大量数据。
  4. 安全性:

    • GET:参数显示在 URL 中,因此不适合传递敏感信息,如密码等。
    • POST:参数不显示在 URL 中,相对更安全,适合传递敏感信息。
  5. 可见性:

    • GET:参数可见在 URL 中,可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看到,也可以被保存在浏览器的历史记录中。
    • POST:参数不可见在 URL 中,无法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看到。
  6. 缓存:

    • GET:请求可以被缓存,可以在浏览器历史记录中保存,可被收藏为书签。
    • POST:默认情况下,不会被缓存,以防止多次提交相同数据。
  7. 幂等性:

    • GET:多次进行相同的 GET 请求,不会对服务器数据产生影响,即幂等性操作。
    • POST:多次进行相同的 POST 请求,可能会对服务器数据产生重复提交或变更,不具备幂等性。

综上所述,GET 适合用于获取数据和不会对服务器产生影响的请求,而 POST 适合用于提交、修改或传递敏感信息的请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请求方法。

2. POST 和 PUT 的请求的区别?

POST 和 PUT 是 HTTP 协议中的两种请求方法,用于在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递数据。它们在用途和语义上有以下主要区别:

  1. 用途:

    • POST:用于在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新资源,或者提交数据进行处理。它是一种非幂等的操作,每次提交都会创建新的资源或触发不同的处理操作。
    • PUT:用于向服务器更新或替换指定的资源。它是幂等的操作,多次使用相同的 PUT 请求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即多次更新相同的资源。
  2. 数据传递:

    • POST:通过请求的主体传递参数和数据,将参数包含在请求的主体中。
    • PUT:也是通过请求的主体传递参数和数据,将参数包含在请求的主体中。
  3. 资源定位:

    • POST:通常不需要指定资源的完整路径,由服务器自动生成资源的 URI。
    • PUT:需要指定完整的资源路径,包括要更新的资源的 URI。
  4. 幂等性:

    • POST:通常不是幂等的,多次进行相同的 POST 请求可能会创建多个相同的资源或进行不同的处理。
    • PUT:是幂等的,多次进行相同的 PUT 请求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即多次更新相同的资源,不会产生重复资源。
  5. 安全性:

    • POST:一般不被认为是安全的操作,因为它可能会对服务器上的资源进行更改或处理。
    • PUT:也不被认为是安全的操作,因为它通常用于更新或替换资源。

综上所述,POST 用于创建资源或提交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是非幂等的;而 PUT 用于更新或替换指定的资源,并且是幂等的。在设计 RESTful API 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语义选择适当的请求方法。

CSS

伪元素和伪类的区别和作用?

伪元素(Pseudo-element)和伪类(Pseudo-class)是 CSS 中的两个不同概念,用于在样式中选择和修改元素的特定部分或特定状态。它们有以下区别和作用:

伪元素(Pseudo-element):

  1. 作用:伪元素用于选择元素的特定部分,如元素的第一行、第一个字母、或者在元素之前或之后插入内容。

  2. 语法:伪元素以双冒号 :: 开头,如 ::first-line::first-letter::before::after 等。

  3. 示例:

    • ::first-line:选择元素的第一行。
    • ::first-letter:选择元素的第一个字母。
    • ::before:在元素之前插入内容。
    • ::after:在元素之后插入内容。
  4. 注意:在早期的 CSS 规范中,伪元素使用单冒号 : 开头,但为了与伪类区分开来,新的规范推荐使用双冒号 ::

伪类(Pseudo-class):

  1. 作用:伪类用于选择处于特定状态的元素,如链接的悬停状态、访问过的状态、复选框的选中状态等。

  2. 语法:伪类以单冒号 : 开头,如 :hover:visited:checked 等。

  3. 示例:

    • :hover:选择鼠标悬停在元素上的状态。
    • :visited:选择已访问过的链接状态。
    • :active:选择元素被激活(点击)的状态。
    • :checked:选择选中的复选框或单选按钮状态。

区别总结:

  1. 语法不同:伪元素以 :: 开头,伪类以 : 开头。
  2. 作用不同:伪元素用于选择元素的特定部分,伪类用于选择元素的特定状态。
  3. 常见用途:伪元素常用于修饰文本的特定部分,伪类常用于响应用户操作的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伪元素和伪类可以与其他选择器组合使用,以实现更丰富的样式效果和交互效果。

vue2 diff 和 vue3 有什么优化?

Vue.js 是一种流行的前端框架,用于构建用户界面。Vue 3 是 Vue.js 的下一个主要版本,相比于 Vue 2,它带来了许多优化和改进。其中一个重要的优化是在虚拟 DOM diff 算法上的改进。

虚拟 DOM diff 是 Vue.js 内部用于比较虚拟 DOM 树的算法,以确定在状态更改时应该如何更新实际的 DOM。下面是 Vue 2 和 Vue 3 在虚拟 DOM diff 方面的一些优化对比:

  1. 静态节点提升:

    • Vue 2:每次重新渲染时,所有节点都会被重新创建和比较,即使它们的内容没有变化。
    • Vue 3:引入了静态节点提升,通过在编译阶段检测出不会改变的节点,可以将它们提升为常量,从而减少 diff 的工作量。
  2. 可批量处理的事件处理:

    • Vue 2:事件处理函数是即时执行的,这可能导致在同一事件处理过程中多次更新状态,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渲染。
    • Vue 3:引入了基于批处理的事件处理,将事件处理函数推迟到事件循环的下一个 tick 执行,从而将状态的更新批量处理,减少渲染次数。
  3. Diff 优化算法:

    • Vue 2:使用的是双指针算法,需要对整个虚拟 DOM 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效率可能较低。
    • Vue 3:引入了更高效的 diff 算法(monomorphic diff),通过对同层级节点的比较和复用,减少了对整个 DOM 树的遍历,提升了性能。
  4. 动态 Props/Attributes 移除:

    • Vue 2:当一个动态属性被移除时,会导致整个组件重新渲染。
    • Vue 3:通过更好的跟踪属性的变化,可以精确地知道哪些属性发生了变化,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重新渲染。
  5. Fragment 和 Teleport 的优化:

    • Vue 2:使用 Fragment 和 Teleport 时会引入额外的嵌套层级,影响性能。
    • Vue 3:针对 Fragment 和 Teleport 进行了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嵌套,提高了渲染效率。

综上所述,Vue 3 在虚拟 DOM diff 算法和性能优化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从而提升了整体的渲染性能和用户体验。

17 你能具体讲一下 这个 babel-plugin-transform-react-jsx 的实现原理吗?

当我们谈论 Babel 插件 “babel-plugin-transform-react-jsx” 的实现原理时,我们实际上在讨论如何将 JSX 转换成 JavaScript。让我更详细地解释这个过程。

  1. 词法分析(Lexical Analysis): Babel 首先会对源代码进行词法分析,将代码拆解成标记(tokens),这是代码的最小单位。在 JSX 中,标签、属性、文本内容等都会被词法分析成不同的标记。

  2. 语法分析(Parsing): 接下来,Babel 将标记转换为抽象语法树(AST),这是一种以对象的形式表示代码结构的方式。在 JSX 中,每个标签、属性、文本内容都会被表示为 AST 中的一个节点。

  3. 插件处理: “babel-plugin-transform-react-jsx” 插件会在这个阶段介入,它会遍历 AST,并找到 JSX 相关的节点。对于每个 JSX 元素节点,这个插件会将其转换成普通的 JavaScript 代码,通常是调用 React.createElement() 函数。这是实现 JSX 到 JavaScript 转换的核心部分。

  4. 生成代码: 一旦插件完成了转换,Babel 将根据修改后的 AST 生成新的 JavaScript 代码。这个过程会根据需要添加需要的导入语句(例如导入 React)和生成转换后的代码。

整个过程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说明:

原始的 JSX 代码:

const element = <h1>Hello, world!</h1>;

经过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后,生成的 AST 大致如下(简化的形式):

{
  "type": "Program",
  "body": [
    {
      "type": "VariableDeclaration",
      "declarations": [
        {
          "type": "VariableDeclarator",
          "id": {
            "type": "Identifier",
            "name": "element"
          },
          "init": {
            "type": "JSXElement",
            "openingElement": {
              "type": "JSXOpeningElement",
              "name": {
                "type": "JSXIdentifier",
                "name": "h1"
              },
              "attributes": [],
              "selfClosing": false
            },
            "closingElement": {
              "type": "JSXClosingElement",
              "name": {
                "type": "JSXIdentifier",
                "name": "h1"
              }
            },
            "children": [
              {
                "type": "JSXText",
                "value": "Hello, world!",
                "raw": "Hello, world!"
              }
            ]
          }
        }
      ],
      "kind": "const"
    }
  ],
  "sourceType": "module"
}

接着,”babel-plugin-transform-react-jsx” 插件会将 JSXElement 节点转换成普通的 JavaScript 代码:

const element = React.createElement("h1", null, "Hello, world!");

这就是该插件的实现原理的基本概述。它通过遍历 AST 并将 JSX 节点转换为普通的函数调用,来将 JSX 转换成普通的 JavaScript 代码。实际上,插件的处理会更复杂,因为它还需要处理属性、嵌套的元素等。

18. 讲讲浏览器从输入网址到打开网页的整个过程,越细致越好。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并按下回车键时,浏览器会执行一系列步骤来从服务器获取网页并呈现给用户。以下是浏览器从输入网址到打开网页的详细过程:

  1. 用户输入网址: 用户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完整的网址(URL),包括协议(如 HTTP 或 HTTPS)和域名。

  2. 域名解析: 浏览器将域名发送给本地的 DNS(域名系统)服务器,以获取对应的 IP 地址。如果 DNS 缓存中没有对应的 IP 地址,则进行递归解析,从顶级域名服务器开始查找,直到找到目标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

  3. 建立 TCP 连接: 浏览器使用获得的 IP 地址与目标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TCP 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确保数据的有序和准确传输。

  4. 发送 HTTP 请求: 一旦建立了 TCP 连接,浏览器会发送一个 HTTP 请求到服务器。该请求包含请求方法(GET、POST 等)、资源路径、HTTP 版本、请求头等信息。

  5. 服务器处理请求: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会根据路径和参数来处理请求。服务器可能会执行动态生成页面的操作,也可能是返回静态文件。

  6. 服务器发送响应: 服务器生成响应数据,包括状态码、响应头和响应体。响应头中包含了如内容类型、缓存策略等信息。

  7. 接收响应: 浏览器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根据状态码判断请求是否成功。如果状态码表示成功(如 200 OK),浏览器会继续处理响应。

  8. 解析 HTML: 浏览器开始解析响应体中的 HTML 文件。它创建 DOM(文档对象模型)树,表示网页的结构。

  9. 解析 CSS 和构建 CSSOM: 浏览器解析响应体中的 CSS 文件,并构建 CSSOM(CSS 对象模型)树,表示网页的样式信息。

  10. 构建渲染树: 浏览器根据 DOM 树和 CSSOM 树构建渲染树,渲染树包含了需要显示在页面上的元素和样式信息。

  11. 布局(Layout): 浏览器根据渲染树的信息计算出每个元素在屏幕上的位置和大小。

  12. 绘制(Painting): 浏览器将渲染树中的元素绘制到屏幕上,生成最终的可视化内容。

  13. 显示页面: 最终,浏览器将绘制好的页面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看到网页内容。

  14. 执行 JavaScript: 如果网页中包含 JavaScript 代码,浏览器会解析和执行这些代码。JavaScript 可以修改 DOM、响应用户操作等。

  15. 处理事件: 浏览器会监听用户的交互事件,比如点击、滚动等,然后触发对应的事件处理函数。

总之,从输入网址到打开网页涉及多个步骤,涵盖了 DNS 解析、建立连接、请求和响应、解析 HTML 和 CSS、构建渲染树、布局、绘制等多个阶段。这些步骤的高效处理是浏览器能够快速加载并呈现网页的关键。

19. 说一说你理解的 JS 事件循环机制

20. es6 都有哪些新内容?

21. 你提到了 map,讲讲和 object 有什么区别?

22. 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的区别?

23. 跨域,相关的几个请求头的含义。

24 前端 SEO

在网站开发中,前端 SEO 是指通过优化网站的前端部分(包括 HTML、CSS、JavaScript 等)来提升网站在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上的排名和可见性。前端 SEO 的目标是使搜索引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索引网站的内容,从而使网站更容易被用户找到。

以下是一些前端 SEO 的关键点和技术:

  1. 合理的 HTML 结构: 使用语义化的 HTML 标签,确保网页内容结构清晰,有利于搜索引擎理解页面内容。

  2. 优化页面标题和 Meta 标签: 在 HTML 中正确设置页面的标题(标签)和 Meta 描述标签,这些信息对搜索引擎展示结果和用户点击率都很重要。

  3. 友好的 URL 结构: 使用简洁、描述性的 URL,有助于用户和搜索引擎理解页面内容。

  4. 图片优化: 使用适当的图片格式,为图片添加描述性的 alt 文本,以便搜索引擎可以理解图像内容。

  5. 响应式设计: 确保网站能够在不同设备上正确显示和使用,这对于移动设备上的用户体验和搜索排名都很重要。

  6. 页面加载速度: 优化前端代码、压缩图片等,以减少网页加载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和搜索引擎排名。

  7. 合理使用 JavaScript: 确保搜索引擎可以正确解析和执行页面上的 JavaScript 内容,可以考虑使用服务器端渲染(SSR)或预渲染来改善 SEO。

  8. 内部链接和导航: 使用合适的内部链接结构,有助于搜索引擎发现和索引网站中的不同页面。

  9. 内容质量: 提供有价值、有质量的内容,这有助于吸引用户访问和提高网站的权威性。

  10. HTTPS 安全: 使用 HTTPS 协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搜索引擎通常会偏好安全的网站。

需要注意的是,前端 SEO 只是整体 SEO 策略的一部分,还需要考虑后端技术、内容质量、外部链接等方面的优化。不断监测和调整 SEO 策略是提升网站在搜索引擎中表现的关键。

25. 你提到了 requestAnimationFrame,讲讲和 setInterval 的区别?

26. 用过 canvas 吗,如果要实现一个一笔一画写汉字的效果,应该怎么做?

27. 算法题:写一个最多能并发执行 n 个 promise 的队列

28. 算法题:给树上每个节点的父亲节点,还原树

30. react hooks 诞生的原因是什么?

React Hooks 诞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在使用 React 中的复杂状态逻辑和代码重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在 React 之前,组件的状态逻辑通常是通过类组件的生命周期方法来管理的,但随着应用的复杂性增加,这种方式会导致组件变得难以理解、维护和测试。

React Hooks 的出现解决了以下一些问题:

  1. 代码重用的困难:在类组件中,如果多个组件需要共享相似的状态逻辑,就需要使用高阶组件(HOC)或者渲染属性模式(Render Props),这会导致组件层次嵌套深、代码复杂。Hooks 引入了自定义 Hook 的概念,使得可以将状态逻辑从组件中提取出来并在不同的组件之间重用,代码变得更加简洁和可维护。

  2. 难以理解的生命周期方法:类组件的生命周期方法包括 componentDidMount、componentDidUpdate、componentWillUnmount 等,它们在不同阶段执行,但会导致逻辑分散在不同的方法中,增加了理解和调试的难度。Hooks 通过提供针对特定用途的 Hook 函数,如 useState、useEffect 等,使得逻辑可以根据关注点组织,使代码更加清晰。

  3. 状态逻辑的复杂性:随着状态逻辑的增加,类组件中会出现大量的生命周期方法、setState 调用和副作用逻辑,导致组件变得庞大且难以维护。Hooks 引入了 useReducer 和 useContext 等 Hook,可以更好地管理复杂的状态逻辑。

  4. 函数式编程的推广:Hooks 鼓励开发者更多地使用函数式编程的方式来编写组件。函数式编程可以使代码更可预测、可测试,并且更容易进行性能优化。

总的来说,React Hooks 的诞生旨在提供一种更简洁、灵活且易于理解的方式来管理组件状态、副作用和代码重用,从而使得 React 应用的开发更加高效和愉快。

31. 你最近三年,能力最大的蜕变点是什么呢?

A: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认为我最大的能力蜕变点是在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方面的提升。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我逐渐从一个更注重个人技术能力的开发者转变为一个更注重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和团队协作的领导者。

具体来说,以下是我在这方面取得的蜕变:

  1. 项目规划和执行能力提升:开始更加注重项目的规划和执行,包括需求分析、任务划分、时间管理和进度跟踪。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执行,能够更好地管理项目,确保按时交付高质量的成果。

  2. 团队协作和沟通:在一个项目中,团队协作和沟通至关重要。我平常会每隔一段时间与团队成员一对一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反馈,积极解决问题和冲突。我也开始更积极地分享我的观点,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项目目标和技术方向。

  3. 技术领导力:从零到一掌握了一项新的前端框架 React,包括项目从零到一的架构如何搭建,制定团队代码开发规范,从而逐渐承担起指导和培养初级开发人员的角色。我会主动分享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帮助团队成员提升技术能力。我相信通过帮助他人成长,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自己在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

  4. 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在项目中,突破了团队中音视频富文本编辑相关的技术点,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能力。遇到问题,学会了更深入地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我也更加自信地与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分享我的决策思路。

  5. 自我管理和学习:在面对更多的责任和挑战时,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我学会了更有目标地设置学习计划,有时候也会花钱购买一些学习资料和课程,保持学习新技术和趋势的持续性,以便在项目中应用最新的最佳实践。

32. 你对以前开发的产品最满意的是哪次?为什么?

A:主要分为 2 个项目:

  1. Notta 项目:项目中从零到一使用新的技术栈重构当前 Notta 项目,重构完成之后,为整个公司用户增长和付费带来爆发式的增长,即给公司带来了收益,有给团队和自身带来了成长。

  2. Airgam 项目:在团队中,从零到一突破了前端音视频中的流媒体 MPEG-DASH 的难点,提升了前端音视频播放的速度,给整个团队提升了自信心。

33. 你在程序领域里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A: 总结来说分为以下几点:

  1. 技术影响力和创新:希望能够在技术方面取得影响力,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我追求成为那种能够带领团队和社区朝着技术前沿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具有产品和用户思维。

  2. 开源贡献:我认为开源是软件开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希望能够在开源项目中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解决广泛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从开源社区中学习和成长。

  3.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在实际项目中,我希望能够设计和实现具有高度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的代码。这将有助于团队成员更轻松地协作、维护和扩展项目,从而提高整体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4. 帮助他人成长:我愿意分享自己在编程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初学者入门,协助同事解决技术难题,推动整个团队的共同进步。我认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和提升。

  5. 跨领域合作:我希望能够在跨领域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与设计师、产品经理、后端工程师等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出用户体验优秀、功能完备的产品。